住建部新规《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标准》JGJ/T492-2023自发布实施以来,已为诸多工程项目采用跳仓法、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的无缝施工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规范依据,技术先进、安全适用、经济合理,无缝施工优势多多。
后浇带施工弊端
为解决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冷缩和干缩产生的开裂问题,以及拉应力造成的危害,传统采用设置后浇带施工做法,在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同时,也一直存在难以解决的施工弊端:
质量方面,后浇带位置垃圾难清理、钢筋易锈蚀、新旧混凝土界面易产生贯通裂缝;进度方面,后浇带位置的结构、机电及市政等专业工程施工延后,影响整个工期;安全方面,后浇带位置两侧为悬挑状态,对施工安全及结构安全带来隐患。
依据《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标准》JGJ/T492-2023,超长混凝结构无缝施工根据施工条件,除了后浇带法之外,还可采用膨胀加强带法、跳仓法或跳仓递推法、预应力法、滑动构造法、低温补仓法、诱导缝法、综合治理法等措施,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。其中,跳仓法和膨胀加强带两种施工方案,已经在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。
跳仓法、膨胀加强带:取代后浇带
一、跳仓法
跳仓法是基于“抗与放”的设计原则,由王铁梦教授推出以来,该施工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。跳仓法是把超长混凝土结构划分为一定尺度的多个单元,间隔浇筑混凝土的方法,通过释放内外应力防治混凝土裂缝且方便施工的有效措施。跳仓法取代后浇带,无缝施工有效解决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:
跳仓法施工缝位置工艺简单,相比于后浇带容易控制新旧混凝土界面贯通裂缝;跳仓法使结构整体提前形成,有利于地下室运输及其他专业工程提前施工;跳仓法使结构整体提前形成,避免了后浇带两侧悬挑状态的安全隐患。
跳仓法基本思路是“抗放结合,先放后抗”,利用混凝土在七天左右性能尚未稳定和没有w完全凝固前,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“抗与放”特性原理,如下示意图所示,将大体积混凝土按施工缝划分为若干个区块,明确每一部分的仓格划分形式、施工缝留设位置并根据施工分区确定施工顺序,间隔一格浇筑一格。
后浇带VS跳仓法的节点做法,由繁化简、工艺简单,助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降本增效:
跳仓法目前主要依据的技术规程还有《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》GB/T51025-2016、《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》T/CECS640-2019,详尽阐述了跳仓法技术的材料、配合比、制备及运输、混凝土施工、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监测及控制等内容。
二、膨胀加强带
膨胀加强带也是基于“抗与放”的设计原则,在需要设置后浇带的部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,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、延长连续浇筑长度,这种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凝结过程抗拉伸不开裂的特性,从而确保了混凝土无缝连续浇筑。
膨胀加强带根据施工方式不同,还分为连续式、间歇式和后浇式三种。
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更接近于后浇带施工方式,留两道施工缝,但是通过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,能够大幅缩短浇筑时间;连续式膨胀加强带是通过扩大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范围,不留施工缝,也能保证混凝土能够无缝连续施工不开裂;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介于前两者之间,留一道施工缝,一侧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,同时浇筑加强带和相邻施工段的补偿收缩混凝土。
膨胀加强带施工目前主要依据的技术规程还有《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》JGJ/T178-2009,详尽阐述了膨胀加强带技术的材料、配合比、生产和运输、浇筑和养护等内容。
来源:建筑工程鲁班联盟